我党军队常常物资紧缺,新四军第七旅却财源滚滚,是如何实现的?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18:49 点击次数:85
1942年8月,皖江地区风雨飘摇。新四军军部收到前线急电:战士们缺少冬装,急需支援!
军部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了新四军第七师。
谁也没想到,这支看似普通的部队,竟富得流油,承担起了支援兄弟部队的重任。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,第七师是如何创造这个经济奇迹的?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,探寻“皖江铁军”的致富经。
入冬了,风雪交加,1942年8月的抗战前线阴云密布。
战火纷飞中,新四军战士们拼死作战,却苦于缺少冬装。
前线战况紧张,后方又经济困难,新四军的处境愈发艰难。关键时刻,新四军军部紧急向皖江根据地的第七师求援,希望他们能筹集到足够的军装和药品解燃眉之急。奇怪的是,尽管当时全国经济都很紧张,第七师却能“富甲全军”,经济实力惊人,为何能承担起支援其他部队的重任呢?这支神秘的部队背后,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?
皖江铁军
1940年10月,因为担心新四军在华南势头太猛,国民党让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往北撤。
到了1941年1月,皖南的新四军近万人按照命令北移,结果在泾县茂林被国民党8万多人设下埋伏。
皖南事变让新四军遭受重创,叶挺被扣,项英英勇牺牲。
面对这危急关头,共产党果断决策,坚持民族大义,于1月20日迅速重建了新四军,陈毅接任军长,刘少奇则担任政委。
在安徽无为县,同年的5月1日,新四军第七师宣告成立,这个由皖江游击队、从皖南事变中逃脱的士兵和挺进团成员组成的部队,总共有3000多人,他们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,承担起了保卫国家、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艰巨任务。
所以,这支部队现在得领导层包括张鼎丞(师长,目前还没上任)、曾希圣(政委)、李志高(参谋长)和何伟(政治部主任),他们得在混乱的年代里把部队带向成功。
不过,第七师的经济情况挺紧张,主要靠国民党给的军饷、从打土豪那里分来的田地收入和在重要路口收的过路费来维持,但这些钱好像不够用,第七师急切需要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办法,能让部队长期稳定发展。
鱼米之乡
新四军第七师的根据地设在富饶的皖江,这地方气候宜人,雨水充足,被誉为“鱼米之乡”。
跟那些常被日军骚扰的根据地不同,皖江这边挺太平,给咱们老百姓生活和经济上带来了不少便利。
第七师的战士们努力搞生产,和村民一起吃苦,一起种地养鸡,一块儿赚钱。
他们还把水渠修得更好,河流通得更畅,保证庄稼能好好浇水,这样一来,庄稼收成大增。
而且,第七师实行了减轻农民负担的减租减息措施,还加强了社会管理,打击了那些不良商贩,确保了社会的安宁,这样一来,不仅保护了经济发展的环境,还通过引入新种植技术和产品,逐步提升了农业的生产能力,给根据地经济的兴旺打下了扎实的底子。
藏富于民
新四军第七师在经济上特别出色,除了地理位置好,还得益于领导层,尤其是曾希圣政委的高明决策。
曾希圣懂经济,他觉得“人、钱、地盘”是建部队的三大法宝,他还提倡“让老百姓先富”的道理,说这样能推动整个根据地的经济繁荣。
他提倡用心耕种,加大农业发展力度,确保大家的基本生活不愁。
另外,他还推动手工业发展,让村里的手艺人还有妇女们干织布、做鞋子、打铁、造纸等工作,还建了造纸厂、军装厂等,这样不仅钱袋子鼓了,军队的装备需求也解决了。
根据地经济越发展,就有更多爱国人士来投资建厂。
为了不让市场上的钱币乱成一锅粥,曾希圣就成立了大江银行,1943年6月发行了大江币,这样一来金融秩序就稳当了。
他还推出不少吸引投资的措施,比如“拿东西换东西”,把很多外地商人吸引过来做生意。还在人多的地方开了供销合作社,生意那叫一个兴旺!
商贸奇才
1943年春天,皖江那边的财经委员会摇身一变,成了财经处,蔡辉同志成了副处长还兼着货管总局的大头儿。
他一来,第七师的经济发展就像打了鸡血,活力满满。
他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措施,比如增加水稻种植、让公私企业合作搞手工业和商业、改税制和加强税收,效果都不错。
1943年,日本人四次大扫荡皖江,虽然我们打退了他们,但根据地经济受了大影响。为了快点让经济活起来,蔡辉调整了政策,比如出债券、对敌人封锁粮食、把盐业变成国营、鼓励大家自由买卖,还开了个汤家沟自由贸易区。
小上海
汤家沟,这个无为县里的热闹集散地,位置超棒,水路也方便,蔡辉就选中了这里,建了个自由贸易区,跟那些敌对和顽固的地区搞起了“三边贸易”,这样一来,根据地里的钱和军用品就都多了起来。
在汤家沟,第七师开了家叫“集成号商行”的店,专门卖粮食、盐和棉麻等必需品,然后用这些换回敌区的军用物资和工业品。
后来皖江地区开始控制粮食,南京和上海那边的粮价就飞涨,咱们第七师就靠着自家丰富的粮食,便宜地买进了好多军用品。
汤家沟越来越火了,各种旅馆和饭馆都开了起来,方便了来往的商人。
这里现在已经是个热闹的商业区了,连日本和伪军都跑来这儿做生意。
码头上下船的人来人往,人山人海,真是个热闹的“小上海”。
1943年,汤家沟贸易区刚起步那年,新四军第七师就给军部交了749万利润,那会儿可是最有钱的部队呢。
后来在抗战时期,这支部队不仅让皖江地区的人们日子过得红红火火,还大力支援了其他抗日队伍,为咱们国家抗战的胜利立了大功。
结语
在抗战年代,新四军第七师靠智慧和努力,在困难重重中创造了经济奇迹,这证明了咱们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厉害。
他们用少换多,用有限资源创造出更多,保证了物资供应,为打败鬼子打下了硬家伙。这段经历教会我们,钱袋子鼓了,枪杆子才硬,只有把经济搞上去,我们才能更好地保卫家园,赢得胜利。